近年来,“数学热”在启蒙教育领域逐渐兴起。打开一些小视频app,经常可以刷到各种儿童数学思维训练在线课程的推销广告,这些广告有的控诉家长:“你怎么还在教孩子掰手指学算术?”有的危言耸听:“你知道2~8岁的孩子家长不重视数学思维培养的后果是什么吗?”还有的诱导:“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孩子,智商情商都会特别高”。乘着在线教育的东风,通过“贩卖焦虑”,让年轻一代家长对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心存执念,最终使这些课程在短期内便实现了用户量的爆发式增长。
那么,思维训练能对儿童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?家长对儿童思维训练课程应报有怎样的期待?在家庭中,家长又该如何将思维启蒙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?近日,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与多位业内人士探讨了这一话题。
儿童思维培训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
近年来,在在线教育的迅速崛起和“内卷式鸡娃”成为流行热词的背景下,家长和孩子的“数学焦虑”也愈发凸显。从屡禁不止的奥数热就能看出,孩子数学好对家长来说似乎就是一张金招牌。
不过,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所变化。
中科院发布的《2020年在线教育行业小班课发展研究及前瞻报告》显示,近年来家长对孩子数学方面的期望已经由原有的考试成绩提高,变为对学科兴趣的重视,以及对综合素质、综合能力的要求。
家长教育观念的进步,与儿童数学思维培训课程的兴起,不谋而合。但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,不少课程建议家长从孩子2岁便可报名。
“现在课外培训低龄化严重,很多教学都提前到了学前,学龄前儿童目前能学的除了英语就是思维课了。”家成教育创始人韩宁观察到,“绝大多数家长都怕孩子被同龄人落下,有能给孩子学的,那就赶紧学一个。”他因此提醒家长,不要把这类课程“想得太神”,最重要的是“通过课程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”。
家长李女士告诉记者,如今,数学思维培训课已成为学龄前儿童家长新的必选项。此前,她曾笃定认为,“数学能力强的孩子,一定是逻辑清晰、思维能力强的孩子”。然而上了半年,李女士逐渐觉得,“课程中有不少套路”,最终和孩子终止学习。
采访中记者发现,不少家长由报名线上课变为自己购买教材在家中施教:“每个孩子特点不一样,父母应清醒一点,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思维启蒙路子。”
素质教育的入口、人才培养的需要
针对儿童数学思维课的必要性,从业者持不同观点。
有人认为,数学思维课本质上是奥数课的改头换面、提前起步。也有人认为,思维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入口,也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养。
“AI时代加速到来,程式化重复的、仅靠记忆和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由机器完成,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,也正因此,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。”在动态智力开发创始人任其然看来,未来社会的竞争更多是跨界的、思维方式层面的交锋。
任其然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,曾连续十年获得北京奥数第一名。回国后,他基于父亲、师从华罗庚的数学家任宏硕所创立的主动式高效数学教学体系,结合自身教育经历创办动态智力开发数学思维课程体系。
采访中,任其然更愿意用“智力开发”这一概念代替“思维训练”。他说,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并非提高数学成绩,而是能提高孩子智商、让孩子具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,并非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。
任其然介绍,人的智商在14岁之前快速发育。而在0~7岁之间,大脑发育主要是神经元的发展,刺激、激发更多神经元,能使大脑发育得更好;在7~14岁阶段,大脑发育主要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,神经元连接得更紧密,人的智商就会更高,各方面思维能力也会更好。“科学的思维教育应该从这个层面帮助孩子进行更多地深入思考、提出更多问题。”
“随着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地位的不断提升,以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,倒逼家长既要发展孩子的素质能力,又要具备一定应试属性的教育方式。这就推动了数理思维领域课程的快速发展。”北京东方之星学前课程研究院院长刘卿认为,“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,智力的品质主要由思维能力决定。因此,思维能力提升、智力提高对儿童无论是学习和生活都是有帮助的。”
思维启蒙不等同于学科训练
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,是人类整个认知活动当中最高级的一种形式,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形式。
但回归儿童本身,儿童对任何事物的认知与理解,需借助感性来实现。刘卿认为,“抛开感知觉的过程谈思维教育,其实是空中楼阁”。
从事幼儿园思维课程研究19年,刘卿认为,当前市面上的在线思维教育大多是偏数理学科的早期教育,而思维教育的概念和内容应该更广义,“应跨出学科范围,基于理解力、判断力、记忆力、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5种能力培养来考量施教。”
她特别提出,对学龄前儿童来说,思维教育并不是让儿童会做某种类型的题目,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一个问题的创设,鼓励儿童尝试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,并通过探索、交流和同伴学习得到收获。“这种收获要比单纯完成某一个任务、某一种技能、会做某一种类型的题目更重要。”因此,自主、兴趣和独立探索应该是学龄前儿童思维教育的关键词。
当前,儿童思维课程繁多,有火花思维、小猴思维等数十种,家长很容易产生“选择困难”。
对此,刘卿建议,家长在选择课程时应注意,“孩子不能只是热热闹闹地看动画,而是在课程中是否有一定的主动性?孩子合理的想法和表达是否能被接受和鼓励?”她表示,针对学科方面的培训,讲究的是正确答案、唯一方式,而思维训练如果只有正确答案,反而会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。
在任其然看来,学龄前阶段的思维启蒙,动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。“低龄儿童的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完善,需要通过触觉、实物的直观感受,形成更高效的图像记忆,亲手体验能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和规则,帮助搭建抽象思维的基础,这是网课所不能替代的。”他认为,设计巧妙的教具、寓教于乐的引导,能使学龄前儿童获得高效的学习。
他还表示,在儿童思考、探索的过程中,重要的不是必须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,而是儿童能不断提出问题,这才是探索式学习、提升思维的核心。
生活是幼儿思维启蒙的生动课堂
某育儿公众号一项调查显示,让妈妈选择对数学思维启蒙感兴趣的内容,其中得票最多的选项是“在家启蒙数学思维的方法”。
由此可见,多数妈妈都倾向于在儿童早期以父母为老师、让孩子在玩中引导,而不是过早尝试课堂教学模式。
采访中,从业者均表示,越是来自生活中的思维启蒙,越是真实有效的。
豌豆思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于大川就曾在采访中分享,其思维课程中的很多案例源自于生活,比如让孩子在床单、窗帘、斑马线等生活细节中找出规律。
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,任其然也将自己在数学领域的成功归功于家长的早期启蒙。“我父母都是教师出身,很懂教育,从学龄前到小学阶段,就是父母来培养我的思维能力”,任其然告诉记者,基于自己的年龄段和能力水平,父亲主要负责设计课程,而作为物理教师的母亲负责执行,“带着我玩”。
任其然回忆,父亲设计的课程并没有什么知识内容,就是通过玩游戏,让自己在感兴趣的同时,逐步形成对一些简单事物和概念的理解,特别是学会了逆向思维。
“就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启蒙来说,家长是可以在家庭中进行的,比如分类、找规律、找关系,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随处可见的。”刘卿举例道,比如玩具的整理,可以允许孩子按大小、颜色、功能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;在大自然中,很多事物、景物、设备设施都是对称或者有规律的,可以引导孩子发现、寻找;在亲子阅读过程中,可以在讲绘本之余,引导孩子复述故事、续编故事,这对培养孩子的语言思维也很有帮助。(记者 周韵曦)
原标题:如何面对幼儿思维启蒙中的焦虑与期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