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八回,薛宝钗和史湘云在大观园办了一场菊花诗会,既咏菊,又赋事,特别大方。
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八回,阴历八月下旬,重阳佳节将近,薛宝钗和史湘云,在大观园办了一场菊花诗会。她俩早已拟定了十二个标题,一个“菊”字,调配一个动词或名词,按时刻排序,以《忆菊》为始,以《残菊》为终,既咏菊,又是赋事,特别大方。
自古盛行重阳赏菊,连暴发户西门庆家,也不破例。《林兰香》里的耿家,更是以黄白紫红四色菊花为令,从菊诨名,联络到酒名、诗词、曲牌、成语,甚至于药名,《红楼梦》里湘云刁钻的酒令,好像也受此启示。
有花香酒香,天然诗性大发,从起义英豪黄巢,到诗酒放诞的杜牧,都有重阳菊花诗。明清小说多有提及菊花诗会,但总是套路满满:先写非必须人物才绌、颟顸,方让主人翁大展奇才。比方《玉娇梨》里,白太常与朋友赏菊作诗,忽然来了杨御史,白太常厌他为人,假托酒醉,不愿写诗,女儿红玉,有“百分聪明”,怕父亲开罪小人,惹出祸来,就悄悄代做。《情梦柝》里,先有路人在荒村野店里自命精致,憋出几首菊花歪诗,叫人啼笑皆非,才让男主角的佳作粉墨登场。
反观《红楼梦》里,林黛玉才思敏捷,贾宝玉为女英豪林四娘赋古体诗,亦是趁热打铁,但红楼人写诗,皆从心性动身。黛玉本是绛珠草下凡,她也更懂草木良心,比他人更能感受到风雨阴晴的变迁。她的三首菊花诗,最受好评。
宝玉的寡嫂李纨,不擅作诗,但饱读诗书,是诗社里的评论家。她喜爱厚重、大气、有身份的诗句。尽管宝钗、黛玉,均文采飞扬,读书不倦,但性情不同,创造风格也大不相同。宝钗是学者型诗人,兼收并蓄,慎重高尚,榜首注重立意、品质,才思、技法还在其次,所以最受李纨推重。黛玉是艺术家型诗人,坚持自己的风格,灵动,真情流露。
黛玉的《咏菊》一诗,从无法抑制的诗情,写到秋日烦恼,最终以“一从陶令平章后,千古高风提到今”收尾,置菊花诗与菊花赞于历史长河中,总算夺冠。其间,“无赖诗魔昏晓侵”、“口齿噙香对月吟”两句,好像暗伏后文香菱拜黛玉为师,学习作诗,寝食难安,如入无人之境,只为写出一首更好的咏月诗。
黛玉的诗兴,天然有香菱承继。她的敏锐直接,又在《问菊》中展露无遗,一连四个问题,问菊花与谁归隐,为何迟于百花敞开,有多孤寂,是否想念,倘若菊花有口,亦难答复。又让人想起第二十二回里,宝玉参禅,黛玉便直接问他:“至贵者是‘宝’,至坚者是‘玉’。尔有何贵,尔有何坚?”直接把宝玉问懵。
探春寻求拙朴的情致,所以她的《簪菊》诗有古风,居第四位。她的佳句“短鬓冷沾三径露,葛巾香染九秋霜”,亦有陶渊明、杜甫、杜牧、何孟春等人的气韵。宝钗的《画菊》,颇有画面感,联络之前她咏白海棠的“胭脂洗出秋阶影”、“淡极始知花更艳”,看得出,她很有绘画功底。第四十二回,惜春要画《大观园图》,宝钗挺身而出,替她规划,连纸张、画具,都有主意,便一点也不冒失。
我们赏识警句,只要宝玉无法,为什么他老是落第。脂批曾说:宝玉再仔细作,只怕还有好的。但从他的《种菊》看出,他并不了解种菊,本就是甘苦自知的修行,古人称之为“艺菊”,光照、分苗、洒水、上肥、捉虫都大有考究,比方夏至后,要用高蛋白、多电解质的荤汤灌溉。三伏天,只能用黄梅天积累的雨水,或许河水。关于水质的要求,堪比妙玉烹茶,琐碎操心程度,又不亚于宝钗吃的“冷香丸”,菊叶不能沾泥,下了雨,溅上泥点,也要洗洁净。曹公懂,而“富有闲人”宝玉不明白,所以曹公笔下宝玉的种菊诗,是如此敷衍塞责,却不失玉兄本性。(戴萦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