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科普最难的是什么?可能是给家人做科普,一不小心就会被踢出家庭群。大众对于食物的营养期待值过高,对可能的食品安全风险也往往过于担忧——营养学家往往是颠覆认知的人。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,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带来分享《作为营养师,我是如何在饭桌上和家人斗智斗勇的》。
阮光锋演讲视频:
以下为阮光锋演讲实录:
大家好,我是阮光锋。
假如你有一位亲戚在家庭群里转发了一条谣言,而这条谣言,你刚刚看到谣言粉碎机发了辟谣信息。这样一个时间段,你会把辟谣信息发到家庭群里吗?
虽然我做了很多年食品安全与营养的辟谣和科普工作,但是我的感受其实跟大家差不多——给家人科普最难。现在甚至有人说,新世纪的不孝有三,辟谣为大。之前网上有人把丁香医生“全网最强辟谣101条”发到自己家庭群里,结果没过多久就被踢出群聊。
朋友也经常会跟我聊天倾诉:给家人科普、辟谣太难了。家人经常发各种各样的养生段子,还天天花很多钱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。
在我家其实也差不多。
01
吃苦瓜能降血糖?
苦瓜大家喜欢吃吗?其实我不是特别喜欢吃苦。我妈是一名糖尿病患者,以前我没觉得她特别喜欢吃苦瓜,但是有一阵,我发现我们家一个星期吃了差不多四回苦瓜。然后我就问我妈——
“最近怎么老是做苦瓜,是因为超市卖得便宜,所以买得比较多吗?”
“不是,我看电视上有个人说吃苦瓜能降血糖,糖尿病人最好每天能够吃一次苦瓜。这样子吃个半年,药都不用吃了。”
我赶紧就跟我妈说,千万别把药给停了。
实际上,苦瓜之所以吃起来是苦的,主要是因为它含有苦瓜素和一些苦味的多肽物质。虽然现在有些动物研究发现这些物质能够降低血糖,但是没有大型的临床研究来证实,所以不要指望吃苦瓜降血糖。如果因为相信吃苦瓜能降血糖把药停了,后果非常严重。
02
阿斯巴甜会“致癌”?
零度可乐大家都认识,它是一种无糖但是有甜味的饮料。我比较喜欢喝,家里经常会买很多,因为它没有能量,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喝了会长胖。我妈有糖尿病,她很多年都不敢喝有甜味的饮料,担心血糖控制不了。
“这个饮料没有糖,喝了也不会升高血糖,可以完全放心喝。”
“真的不会升高血糖吗?”
“它是用了一种叫做阿斯巴甜的甜味剂,能量基本上可以忽略,喝了之后也不会升高血糖。”
“我听说这些东西都是人工合成的,会不会致癌?我看别人说人工合成的东西都会致癌,有害健康。”
实际上,阿斯巴甜从被发现到被扣上“致癌”的帽子,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戏剧的过程。
1965年,化学家施莱特在实验室做合成药物实验时,可能因为没有规范操作,手上沾了一点物质,他舔了一下发现是甜的,就在无意中发现了这种甜味剂。阿斯巴甜由于口感特别好,在食品行业里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。
但是四年之后,有一名精神病医生(约翰·奥尔尼)找了一些小白鼠,给它们死命地喂阿斯巴甜,结果有很多小白鼠得癌症死了。他很惊奇,赶紧在Science发表了这项研究,从此阿斯巴甜就被人扣上了“致癌”的帽子。
这名医生特别执着,他跟踪了随后30年阿斯巴甜的销量。他把阿斯巴甜的销量跟这期间脑瘤的发病率拟合了一个曲线,发现二者趋势高度接近(图左)。于是他又发表了一篇研究,说阿斯巴甜跟脑瘤高度相关,会导致脑瘤。
但实际上,这是一个相关和因果的关系,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。后来有一名医生为了证明奥尔尼医生的观点不对,做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研究:他收集了那30年美国财政赤字数据,发现脑瘤发病率跟财政赤字也高度相关(图右)。所以到底是经济不景气导致了脑瘤高发,还是阿斯巴甜导致了脑瘤高发?
现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(FDA)、欧盟食品安全局(EFSA)和世界卫生组织(WHO)这些权威机构做了很多评估,结果也都是阿斯巴甜不会致癌,正常喝没问题。
03
糖尿病人可以吃水果吗?
我妈因为有糖尿病,特别不敢吃水果,觉得水果太甜了,怕升高血糖。但从营养学角度,每天吃点水果对健康会更好。
实际上,水果虽然确实有些糖分,但吃进去后,大部分产生的血糖负荷很低。而且水果里面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C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,还有一些多酚类的抗氧化物质,这些对我们的健康是有好处的。现在有非常多的研究发现,如果能够经常吃水果,健康人糖尿病的发生率会更低,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也会更好。所以,现在国际还有国内一些权威指南,都建议糖尿病患者吃水果。
04
孩子不吃盐就没力气?
我有两个宝宝,家里人现在很多注意力都放在宝宝身上。回家的时候,老人也会特别关心孩子吃了什么,吃得安不安全,吃得好不好。我有时候会给孩子做一些辅食,我岳父看到了就会说,你给孩子就吃这些吗,我看什么调料都没加,孩子吃了以后会没力气,我看别人家跟你孩子一样大的都开始吃盐了。我就说,绝对不能给他吃,给他吃可能还不好。
现在咱们国家有一个关于孩子添加辅食的指南,里面就明确指出:一岁以内的孩子辅食不要加盐,满一岁可以适当吃一点点盐,但也不要超过1.5克。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影响体内盐平衡和神经传导,也就是老人说的会不会没力气,但这并不代表要单独加盐。
为什么?
因为很多天然食物本身就含有钠离子,这就是“盐”。我们吃的海产品,菌菇类食物,还有南瓜、红薯、枸杞等等都有盐。小孩对盐的需求量本身就很低,从食物里补充就够了。
大家可能会发现,有时候做饭想加一小勺盐,经常手一抖就多了。如果给孩子辅食加盐加多了,一方面不利于他口味的形成,可能长大之后会变得重口味,不利于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;另一方面,盐吃多了需要肾脏器官代谢,而一两岁的孩子很多器官都没有发育好,如果从小就吃得很重口味,对器官的发育不是很好。
05
一岁以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?
我带孩子回家的时候,孩子一岁多,还在吃奶。我岳父看到就说,我看街上别人家的孩子一岁以后就断奶了,因为一岁以后母乳就没有营养了。
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解。其实母乳是一种非常智能的食物,会根据孩子的饮食情况调节营养。世界卫生组织也明确地建议六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,而且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到两岁以后,吃到自然断奶。
现在很多人可能没法继续纯母乳喂养,因为产假结束了要上班,这些条件是客观存在的,没法克服。其实不吃也可以,但没有必要说母乳没有营养就必须断奶。
06
小孩子不能吃大闸蟹?
秋天是大闸蟹上市的季节,我们会买一些大闸蟹和各种各样的水产品给孩子吃。我岳父看到就说,给小孩子吃这些东西干嘛,这么小,也没法消化吸收,而且我听别人说这东西特别不干净。他可能是担心重金属、农药残留、寄生虫这样一些问题。
然后我就跟他说,其实我们现在吃的水产品大部分是人工养殖,养殖环境非常好。你想想,养殖户要指望产品卖钱,如果环境很差、养得不好,就会直接影响销量,生意就没法做了,所以不用太担心环境问题。
而且像大闸蟹这些水产品含有非常优质的蛋白质,还含有现在人们特别追捧的多不饱和脂肪酸(如DHA),对于孩子生长发育,尤其是大脑的发育有非常多的好处,所以可以给孩子吃这些水产品。
实际上,只要孩子满了一周岁,他跟我们大人的饮食其实没有很大差异。你能吃的他也能吃,只不过可能得稍微注意一点,比如少放点盐,做小一点点。至于有一些人担心的寄生虫问题,只要做熟了就可以安心吃。
07
草莓农药残留多?
吃水果也是。我出去买什么水果给孩子吃,我妈都会担心会不会有农药残留。
甚至网上还有人发“最脏的水果排名”,这里面草莓排在第一位。所以我每次买草莓,我妈就会说,又买草莓!都是农药残留。
我就会跟她说,这个排名你不用太当回事,因为有农药残留并不代表农药残留超标,也不代表吃了就会对孩子有害。实际上农药残留不可避免,但是现在咱们国家,包括世界都有一些标准,只要没有超标我们就认为风险可控,可以接受,你可以正常地吃。所以后来慢慢我说多了之后,我妈也不说了,照样吃。
我来演讲之前,把一些宣传的文章放在了我的微信公众号里面,然后就有一位网友留言,让我非常有共鸣——
这个“别人”特别耳熟,在我们小时候,他叫做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为什么我们给家人辟谣的时候,会感觉他们更容易相信别人?
第一,谣言总是比真相更吸引人。别人说的谣言,大家往往会觉得更恐怖。中国有句古话叫做“好事不出门,坏事传千里”,一有什么谣言,大家马上就知道了。因为人们会本能地产生恐惧,就赶紧分享提醒家人和朋友,生怕他们不知道。
第二,人们对未知的人和事更容易抱幻想。我们跟家人天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,知根知底;但是对于不熟悉不了解的外人,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些幻想:说不定人家有特别的本领呢?说不定就有用呢?其实也是出于八卦心理。
第三,家庭尊严比真相更重要。我们在家里跟家人相处,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理性的环境,而是有很多感情在里面,甚至还有一些家庭的尊严。你跟长辈科普,哪怕他心里知道你是对的,但是他感觉自己是一个长辈,凭什么要相信你这个小屁孩说的话,所以往往会不太接受。
第四,人们更愿意相信符合自己认知的说法。如果你突然告诉他一个完全颠覆认知甚至打脸的消息,比如辟谣,他会本能地产生一种抵抗心理,不愿意去相信。这一点是根源所在。
不过,也并不是说家人都没法科普,给小孩子科普就很容易。这个是我家大宝糖糖,我现在每天没事就给她读各种绘本,涵盖了很多科普和科学故事,也包括一些饮食上的习惯培养的内容。
给孩子科普还有一个好处:她会去影响老人。我跟我妈说什么,我妈往往不屑一顾;但要是糖糖跟她说,她就会去感受。
比如,我从小就跟糖糖说要饭前洗手,不然很容易肚子痛拉肚子,她就慢慢养成了习惯。但是我妈就不一样,她有时候做菜太忙,没有洗手就上来吃饭。糖糖看到就会说,奶奶你还没洗手不能来吃饭,我妈就乖乖地去洗手了。
所以说,给孩子科普很好,而且效果非常显著。
不过,应该科普什么呢?
很多人觉得,要去科普一些高深的科学知识和科学道理。其实没必要,而且千万不要。
可以科普常识。我给糖糖读过一本叫《彩虹食物餐桌》的绘本,里面的道理格外的简单,就是告诉我们每天应该吃五颜六色的食物。后来,她就养成了一种习惯,每次吃饭都要吃各种颜色的食物,缺哪种颜色她就会说,我这个颜色没吃,你得给我做。
这张照片,盘子里就有不同颜色的食物。
它其实跟膳食指南里面推荐的食物多样化是一个道理,因为要做到食物多样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不同颜色的食物。
这个道理很简单,而且是绘本的形式,孩子非常容易接受。
还有些人喜欢讲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,显得自己学识特别高深。实际上,很多最新的研究还处于需要论证的阶段,甚至可能是错的,所以我们不用把所谓最新的研究告诉给家人。
你应该告诉他们的是一些经过大量验证的权威机构观点。在饮食和健康领域,我觉得最适合给家人科普的是膳食宝塔。
上图是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里面的膳食宝塔。你们可以看一下它分了几层,每一层有什么食物,推荐每天吃多少量。我觉得你平时就把这个告诉家人,而且一定要强调,只要每天可以按照宝塔安排饮食,就不需要再去买保健食品了。
平时应该怎么给家人科普?
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关爱、多陪伴。刚刚我跟化妆师聊天——
“我妈天天给我发一些养生的信息,该怎么办?我都不想理她。”
“错了,你一定得理她,你一定多给她发消息。”
“那,发什么呢?
“你可以发辟谣信息,还有科普。你不发她反而越发,因为她觉得你不理她。”
家人其实更需要沟通交流,而不是看你发了啥东西。
在家里科普的时候,还得找盟友。很多老人,你跟他说阮光峰说怎么样,他可能不认识;但是你跟他说央视怎么说,他就很愿意相信,所以央视可以是我们在家里科普的好盟友。
在我家,我科普最好的盟友是我媳妇,因为我媳妇跟我同一个专业。我每次讲科普的时候,我媳妇就会在旁边一唱一和,特别支持我。
要用家人愿意接受的方式科普,比如你得会用老人喜欢的表情包。科普的时候,尽量先说点好话让他们愿意看,如果他们看都不愿意看,你再怎么科普也没用。
虽然现在都说“不孝有三,辟谣为大”,很多人不敢在家庭群里面科普。但是你一定要坚持,因为如果你的家人看到你经常去发一些科普信息,他们会慢慢接受你的立场。
我相信只要大家按照这几点慢慢去做,家庭成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素养会慢慢的高,也不用担心他们再去被一些保健食品的营销忽悠花冤枉钱。
最后祝大家阖家幸福,家庭健康,谢谢大家。
演讲嘉宾阮光锋:《作为营养师,我是如何在饭桌上和家人斗智斗勇的》
作者:阮光锋
编辑:麦芽杨、凝音
本文经“我是科学家”授权转载
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